自從2002年我國開始有了《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18883-2002開始,國人才開始對室內空氣污染有了認識。剛開始的時候,是一些知識分子或有相關文化的人才對裝修后室內空氣質量有所了解和認識。普通老百姓只會感覺到裝修后的房子,住在里面不舒服。嗓子疼、流眼淚、皮膚過敏等,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會用“有味”來進行評價。
隨著新聞報道對一些得了白血病的兒童的案例介紹,以及對甲醛、苯系物(油漆)危害的宣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甲醛的危害大多是來自裝修材料和復合板材 家具。逐漸的全民開始注重裝修污染,商家也開始宣傳零甲醛糯米膠、無甲醛油漆、硅藻泥、活性炭、吸甲醛空調等等。
業主裝修好房子后,晾房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很少有裝修后即直接居住的了。很多家庭還會采取買綠蘿、用清水、洋蔥、茶葉、菠蘿等作為吸附甲醛的物品放在新房子內。那么,這些東西對于吸附甲醛到底有沒有作用?有多大作用呢?
央視2套健康之路專門有一期節目(詳見逗因號m15005207951)對這些常用的物品進行了實驗,并請了專家進行了解讀。事實證明,這些東西對吸附甲醛都是基本沒有作用的,只是用它們特別的味道掩蓋了甲醛、苯系物等裝修污染氣體的味道。反而讓危害更加隱蔽,往往容易造成居住者的麻痹大意,危害更甚。
徐州地區測甲醛除甲醛的服務也開始增多,但是魚龍混雜,有資質有資歷的單位很少。幾個人加盟網絡宣傳中的品牌然后買幾臺設備就開工的比較多,十幾年來,被不斷淘汰了很多。